8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安徽黃山環衛工人李培生和迎客松守松人胡曉春回信,充分肯定他們在平凡崗位中創造的不平凡業績,勉勵他們繼續發揮好榜樣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光和熱。
這封回信,讓胡曉春守松12年的故事廣為人知。但鮮少有人知道,守護迎客松這12年,也讓他鍛煉成為一位業余“氣象專家”。
胡曉春手持望遠鏡,正在檢查迎客松狀況。
“松樹干死不下山,柳樹淹死不上山?!焙鷷源簩τ浾哒f,守護迎客松與氣象關系緊密,松樹根部不能有積水,長時間積水極易造成爛根,清溝排水和加固支撐是應對持續性降雨和大風的必修課。
“每次巡護工作結束后,我都要回到小屋,詳細記錄迎客松生長數據,以及當天的氣溫、風力、濕度等信息。12年來,我已經寫下70多本、累計超過140萬字的《迎客松日記》。久而久之,我自己也對防范氣象災害產生興趣,遇到大風天氣該如何應對,大雨過后怎樣確保土壤不流失,季節更迭需要加強哪些防護……對于這些問題,我早已諳熟于心?!焙鷷源鹤院赖卣f。
今年2月6日至7日,黃山景區遭遇持續降雪。黃山氣象管理處提前發出暴雪預警,胡曉春和迎客松保護先鋒隊在微信工作群接到預警后,立即展開行動,認真落實迎客松24小時值班監測制度和“白天不間斷、夜間輪班巡監”要求,經過4個小時奮戰,順利完成對迎客松的加固支撐保護。
“氣象部門不僅在微信群里及時發布暴雪預警,還給我們提供重要氣象信息專報,為迎客松的支撐保護爭取寶貴時間?!焙鷷源夯貞?。2004年,黃山氣象管理處在迎客松保護區域內設立四要素自動氣象站,實時監測迎客松周邊的溫度、降水量、風向風速等?!斑@些實時數據幫助我們更好地守護了迎客松,如果沒有你們的數據支持,我們不能確保整個管理系統萬無一失?!焙鷷源焊嬖V記者。
相比雨雪,雷電是更為直接的威脅?!耙坏窖雌?,黃山就面臨著嚴重的雷電威脅。歷史觀測資料顯示,黃山風景區年平均雷暴日為40多天?!秉S山氣象管理處副處長劉承曉介紹,每年3月至11月,景區都會進行專門的防雷檢測。
“只有拿到氣象部門的防雷檢測報告,才能確認迎客松的防雷系統是安全的?!焙鷷源赫f,此外,只要接到雷電預警,環衛工、防火員、安全員等就會行動起來,確保景區安全無虞。
黃山氣象管理處每年都會對景區內的重要設施防雷裝置進行定期檢測,并聯合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安監等部門定期組織開展防雷科普宣傳和安全培訓。作為氣象災害部門聯動防御的“發令槍”,黃山氣象管理處還依托新一代天氣雷達第一時間發布預報預警信息,景區管委會、旅游、綜合治理等部門積極響應,科學管理調度,確保景區安全。
截至目前,黃山風景區已連續43年未發生森林火災。近年來,安徽省氣象局和黃山風景區管委會聯合在黃山腳下建設了人工影響天氣基地,多次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為景區緩解旱情、降低火險等級、增加水源、改善生態環境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黃山氣象管理處還開展了景區負氧離子普查,將日出、日落、云海等氣象景觀預報納入常規氣象服務工作,深入挖掘黃山氣象旅游資源。
總書記的回信,不僅給了胡曉春鼓舞,也在黃山氣象人中引發熱烈反響?!傲暯娇倳浗o李培生、胡曉春的回信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基層工作者的關心和關愛,讓同在黃山風景區工作的我們深受鼓舞。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艱苦的環境中錘煉意志品質,堅定理想信念,結合黃山實際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為黃山生態保護和旅游發展提供保障?!秉S山氣象管理處副處長姚蒸蒸表示。
來源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編輯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