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氣象數據資源挖掘、服務與應用工作
近期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以下簡稱“信息中心”)獲悉,今年上半年,氣象部門整編覆蓋12種海洋觀測平臺的全球海洋觀測元數據信息,并研制完成中國近海錨碇浮標觀測數據集。這些數據有望在海洋氣象服務、臺風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海洋承載了90%以上的世界貿易,維系著距海岸100公里以內全球40%的人類的生活。全球海洋氣象觀測數據是研究分析海洋和近海面大氣狀況及其運動變化、海氣相互作用和數值天氣預報的重要數據源。
今年,信息中心落實“質量提升年”行動,持續推進國際、國內通信系統以及部門交換等渠道的海洋氣象數據資源挖掘、服務與應用。6月,全球海洋氣象數據分析評估業務實現優化升級,整編覆蓋船舶、Argo浮標、錨碇浮標、漂流浮標、冰浮標、波浪浮標等12種海洋觀測平臺,涉及2000余艘船、近5900個浮標的全球海洋觀測元數據信息。
元數據,即描述數據的數據。海洋氣象觀測數據的元數據,包含儀器高度、傳感器類型、觀測數據單位、船舶ID、航次ID等內容。國家氣象中心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趙偉介紹,元數據的信息整編和數據對比評估業務,對提升海洋氣象觀測數據的應用效率意義重大。
基于整編成果,信息中心建立對比評估業務,能夠智能識別觀測數據與模式背景場存在顯著偏差的船舶和浮標信息,并進行在線發布和滾動更新。
在數據資源挖掘整理的基礎上,信息中心基于中國氣象局和自然資源部的錨碇浮標觀測數據研制完成中國近海錨碇浮標觀測數據集,并通過專家評審。該數據集涵蓋氣壓、氣溫、濕度、風等30個氣象要素和海表溫度、海表鹽度、海浪等24項水文要素,時間跨度為2010年至今,具有較好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且經過嚴格質量控制,已在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等投入試用。
目前,中國氣象局自主研制的全球海洋氣象數據產品包含全球海表觀測小時值基礎數據產品、海表溫度等關鍵要素月值格點產品、海陸一體的全球表面實況分析產品、全球海表溫度及海冰密集度實況分析產品等,廣泛應用于全球海洋氣象監測、臺風監測預報等領域。
來源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作者 | 劉釗 劉濤 張冬斌
編輯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 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