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以來,巴西東北部遭遇暴雨侵襲,其中伯南布哥州持續6天出現暴雨,阿拉戈斯州3天累計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暴雨導致多地出現洪澇災害,交通嚴重受阻,部分城鎮被淹,民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這也是繼今年2月巴西里約熱內盧州暴雨致災后,短短3個月內,巴西第二次因暴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那么,巴西暴雨的天氣成因是什么?對我國的災害防御有哪些啟示?
平均降雨量為1980年以來第三多
5月26日至29日,伯南布哥州首府、巴西東部沿海城市累西腓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當地氣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累西腓24小時降雨量達220毫米。
暴雨導致累西腓市區遭遇自1975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水,街道長時間被洪水淹沒,交通陷入癱瘓。暴雨在周邊山區引發地質災害,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數千人無家可歸。巴西國家氣象研究所預計,累西腓后期會有更多降雨,且由于土壤含水量高,很容易發生泥石流。
不僅僅是累西腓,5月下旬以來,伯南布哥州多地在暴雨中遭受損失,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該州民防部門6月2日發布通報說,因連日強降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的遇難者人數升至126人,被迫疏散民眾近萬人。
專家分析,伯南布哥州近期的持續降雨與熱帶輻合帶穩定維持有關。自5月下旬以來,伯南布哥州東部累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局地超過200毫米,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
數據顯示,此次巴西東北部的持續強降雨還影響到羅賴馬州西部、塞阿拉州東北部、北里奧格蘭德州東部、帕拉伊巴州東部、阿拉戈斯州等地,這些地區降雨量在100毫米到300毫米之間,局部超過30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多地降雨量偏多1倍,部分地區偏多兩倍以上。巴西東北部災區5月下旬以來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為1980年以來第三多。
拉尼娜影響和大氣環流異常是關鍵
自去年底以來,巴西已出現多次暴雨過程。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位于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州遭遇連續降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導致數十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今年1月,巴西東南部圣保羅州至少有18人死于洪水。2月,里約熱內盧州的傾盆大雨造成230多人死亡,該州城市彼得羅波利斯在短短6小時內降雨量達260毫米。對此,巴西氣象學家謝魯契表示,這是當地近90年來最大降雨量,高于以往2月一整月的降雨量。
巴西遭遇如此連續密集的降雨實屬罕見,科學家們開始質疑這些異常降雨是否和氣候變化有關。
對此,專家認為,拉尼娜事件持續和大氣環流異常、水汽條件有利是巴西此次暴雨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受全球變暖影響,氣候系統不穩定性加劇,使得暴雨洪澇等極端事件趨多趨強。
自去年秋季開始的拉尼娜事件目前仍在持續,從全球范圍看,拉尼娜事件會造成南美洲北部暴雨洪澇頻發,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等地洪澇風險加大,而阿根廷降水偏少。當拉尼娜長時間持續,非洲中部、美國東南部等地常發生干旱,巴西東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易出現洪澇。這也正是巴西東北部降雨偏多的重要氣候背景。
探究巴西暴雨事件及背后的成因,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2021年以來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華南地區的干旱、華西秋雨、華北秋汛及冬季氣溫等也產生關聯影響。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各地雨季進程均有偏早現象。預計,今年夏季 (6月到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將維持拉尼娜或中性偏冷狀態,秋冬季冷水事件再次發展加強的可能性較大。
當前,我國正值主汛期,在拉尼娜事件持續和全球變暖的影響下,除了極端暴雨洪澇,也需同時關注高溫熱浪、氣象干旱等事件的綜合影響,不斷提升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加強對重大災害性天氣事件的監測預報預警,強化極端災害風險防范,加強對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研究,及時科學評估影響,不失為科學應對災害的有力舉措。
來源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編輯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 葉奕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