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達鴨爆火的背后
你是否知道它的原型
鴨嘴獸
正由于氣候變化等原因
在急劇減少
瀕臨滅絕嗎?
鴨嘴獸
是現存最古老且歷經演化
仍不曾改變的哺乳動物
作為少有的卵生哺乳類動物
鴨嘴獸用肺部呼吸
是原獸亞綱單孔目
鴨嘴獸科鴨嘴獸屬的唯一
一種動物
它有著像鴨子的嘴巴
像河貍的身子
像水獺的爪子
以及扁平的尾巴
以至于
當它的標本初次被送到博物館時
英國博物館的動物學家
還以為是個惡作劇
認為這是有人粗心設計
拼湊而成的物種
直到1799年
動物學家喬治·肖
才正式報告了
這個來自大洋洲“新大陸”的神奇生物
鴨嘴獸
其實,從外形看 鴨嘴獸在動物界不算最奇特 但卻顛覆了人們對哺乳動物的印象 作為一種神奇的哺乳動物 它身上有著許多獨特的特征
譬如說
鴨嘴獸沒有牙齒
鴨嘴獸長著一張鴨子般的嘴
嘴里并沒有牙齒
并且鴨嘴獸的嘴
非常柔軟,可以彎曲
其中遍布神經
更多的是起到傳遞感覺的作用
進食時
鴨嘴獸會將沙礫和食物
一起吞下,來回吞吐
從而將食物磨碎再吞入腹中
鴨嘴獸既能哺乳也能產卵
雖然是哺乳動物
鴨嘴獸卻靠產卵繁殖
它們產下來的蛋不同于鳥類的硬殼蛋
其直徑往往只有1厘米
而且是軟殼革質地的
鴨嘴獸幼崽的營養來源
主要是乳汁
酪蛋白在鴨嘴獸的乳汁中尤其豐富
然而鴨嘴獸并沒有哺乳器官
它的泌乳腺體隱藏在腹部兩側
小鴨嘴獸通過舔食腹部來取食乳汁
此外
鴨嘴獸后腳有毒刺
鴨嘴獸有一個哺乳動物少有
而爬行動物常見的特征
那就是分泌毒液
雄性鴨嘴獸的后腳上有一個刺突
與腺體相連,可分泌毒液
人若是被刺傷
會引起數月的疼痛和紅腫
不過,據科學家研究
這毒刺不是用來防御和捕食用的
而是用來爭奪配偶
早在2020年1月 法新社就報道稱 由于干旱、開墾土地、污染等原因 鴨嘴獸 已經從澳大利亞東海岸 40%的歷史棲息范圍消失 氣候變化更是不容忽視的推手 通過氣候模型推衍可知 如果全球變暖持續 澳洲將面臨更嚴重的干旱、山火 以及生態鏈的破碎 那么,到2070年 這種長著鴨嘴、產卵的哺乳動物 其數量可能會減少73% 從而瀕臨滅絕 從2017年開始 澳大利亞東部內陸 許多地區就長期處于干旱狀況 2019年,干旱范圍不斷擴大 這一年 澳大利亞也經歷了歷史罕見的 高溫炙烤 鴨嘴獸是半水生動物 它們的飲食極度依賴水源 旱災導致鴨嘴獸棲息地的河流 干枯或水量不足 以致于鴨嘴獸覓食困難 造成了被迫的遷徙甚至死亡 除了鴨嘴獸 在大洋洲 有許多動物正因氣候變化等原因 瀕臨滅絕 如樹袋熊、袋熊等 除了澳洲 近年來 全球各地有很多動植物 在氣候變化的沖擊下 瀕?;蛘咭呀浵?/span> 比如 被譽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的 珊瑚礁 世界氣象組織特別報告指出 因為氣候變化 全球99%的珊瑚礁很可能 在本世紀末前消失 比如 在捕食范圍大大萎縮 食物匱乏的影響下 雌性北極熊 無法積累足夠的脂肪產奶 從而嚴重威脅到北極熊的繁殖 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化》 通過跟蹤1979年至2016年 北極熊的數量變化 指出北極熊食物攝入情況 與因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冰融化有關 最終得出了 北極熊將在本世紀末滅絕的預測 更不要忘記 全球第一個因人類引起氣候變暖 而絕種的哺乳類動物 珊瑚裸尾鼠
希望可達鴨的爆火
可以給我們提個醒
那么
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面對氣候變化
我們應該樹立綠色低碳的消費觀
實踐低碳生活方式
如使用節能低碳產品
反對過度包裝
選擇“135”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1公里以內步行
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
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等等
從身邊小事做起
為了可愛的動植物
也為了美麗的地球
來源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編輯 |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亮 張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