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里拆利實驗

1952年,氣象儀器修造室王芳明同志在安全使用水銀氣壓表扎表機。
世界上第一支水銀氣壓表誕生——
陰晴、冷暖、風暴···竟皆能反映在氣壓上
“風產生于地球上的兩個地區的溫差和空氣密度差?!边@是人類對風的第一個科學描述。而講出這句話的人正是水銀氣壓計的發明者——托里拆利。

佛羅倫薩科學歷史博物館的托里拆利雕像
17世紀以前,學術界存在這樣的爭論:空氣有無重量?能否產生壓力?真空是否存在?不少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即所謂“自然界厭惡真空”,而托里拆利則認為答案應當是肯定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1643年,他做了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實驗:在長為1米、一端封閉的玻璃管內裝滿水銀,用手指封住管口將玻璃管倒立于一個水銀槽內,待開口端全部浸入水銀槽內時再放開手指。他發現,原來達到管頂的水銀面一直下降,然后停留在比槽中水銀面大約高出76厘米的地方,而且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出現了一段空間。后來,托里拆利還發現管中水銀柱的高度會因地面的高度、天氣陰晴以及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得出大氣壓會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結論。他根據這個原理,利用水銀柱高度來測量大氣壓,制出世界上第一個水銀氣壓計。
不久后,德國的科學家格里克也進行了大氣壓強的試驗研究。通過長期的觀察,他發現水柱高度的變化與天氣有關,氣壓高時天氣晴朗;氣壓降低時,將有風雨天氣出現。1660年他根據一次氣壓的突然下降,預報了一場大的風暴。
再后來,氣壓計應用于氣象觀測業務又經歷了漫長的發展。
新中國第一支水銀氣壓表誕生——
奠定新中國氣象儀器自主研發制造基礎
戰爭的勝利離不開氣象保障??墒?,我國卻沒法制造自己的氣象儀器,甚至連一支水銀氣壓表都沒法制造。更別說建立自己的氣象臺站,保障飛機和高炮準確打擊敵人了。
1950年,曾憲滬(1946年參加中共南方局工作,1995年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離休)決心放棄求學,在軍委氣象局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于當時年齡太?。?5歲),不能赴朝參戰,他被分配到后方做支前工作。在收發室工作期間,曾憲滬目睹朱德總司令到軍委氣象局檢查工作——
“氣象保障對援朝戰爭意義重大,高空氣象要素對空軍、炮兵的意義尤為重大。然而,朝鮮戰場因缺少氣象儀器而無法建站,特別是高空氣象臺站?!?/strong>
這一番話,讓曾憲滬更加意識到氣象觀測儀器的重要性。
不久后,一心想接觸氣象儀器的曾憲滬就被調到了器材處,向高守城學習氣象儀器的保管和維修。不過,這么多儀器,怎么就沒有我國自己制造的?那時,我國還不能自行生產氣象儀器,曾憲滬保管的那些儀器全是外國制造的,以日本的居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和禁運)。曾憲滬想,將來一定要親自設計和制造我國自己的氣象儀器。1951年初,軍委氣象局局長涂長望與中科院南京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趙九章商議,決定培養自己的技術骨干,自行研制氣壓表,并由軍委氣象局選派人員向趙九章學習水銀氣壓表制造技術。1947年3月,黨中央機關由延安轉移到河北省平山西柏坡,延安氣象臺也隨之轉移。
鄒競蒙和曾憲滬的哥哥曾憲波在國民黨飛機日夜輪番轟炸的情況下,連夜輪換開汽車運送器材;因水銀氣壓表很珍貴又極易損壞,兩人輪流背著水銀氣壓表,冒著隨時隨地被空襲的危險,終于將氣壓表從延安轉移到石家莊。
1947年延安氣象臺主要成員。前排左起張麗、張乃召、高英,后排左起曾憲波、付勇泉、周魯女、鄒競蒙。“一支水銀氣壓表就能建一個氣象臺站?!?/strong>
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曾憲滬的腦海里,也是他以后工作的動力。
趙九章曾在昆明西南聯大時期研究過水銀氣壓表,只是苦于技術、材料等不足而放棄。中央軍委氣象局研究決定,選派趙振魁 (清華大學機械系剛畢業)和曾憲滬去南京學習,趙九章親自指導他們學習,還請來南京醫學院生物化學系蘇華昌老師教他們燒制玻璃。“小曾,你將來要生產氣壓表,必須要掌握燒制玻璃的關鍵技術!當初,我在西南聯大學習時,就是苦在不會燒制玻璃的技術,很多想法都不能實現?!?/p>

曾憲滬設計并親自燒制的汽油氣體發生器,圖為該設備原理圖。
1951年底,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他們(水銀氣壓表研制組) 基本掌握了生產水銀氣壓表的關鍵技術,并制作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支水銀氣壓表。隨后,他們在此基礎上又陸續完成了一批水銀氣壓表制作任務,運往朝鮮戰場建氣象站用。
曾憲滬改進當時落后的生產工藝,并親手制作了一套高真空水銀自動灌裝設備,將水銀柱的灌裝效率提高了10-15倍。同時,軍委氣象局開始組建我國第一個氣象儀器修造室。
1954年9月中央氣象局氣象儀器修造室部分同志合影

曾憲滬、張維、馬念一在儀器修造室合影
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小批量生產“福丁式水銀氣壓表”和修理常規氣象儀器,同時研制新型氣象儀器,滿足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他們也確實不負眾望,陸續造出了我國各式不同用途的氣壓表等。

“當我們自制的氣壓表、修好的儀器 (當時在市場收購的國外廢舊儀器,接收日本和國民黨撤退留下的美式探空儀,如測風經緯儀)運到朝鮮戰場,建立起高空氣象臺站,幫助人民軍隊擊敗號稱美國王牌飛行員戴維斯(其駕駛的飛機被英雄飛行員張積慧和高炮部隊擊落)時,我們的激動之情無以言表,制作氣象儀器的種種艱辛也拋之腦后?!?/p>隨著全國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取消溫、壓、濕、風人工觀測,水銀氣壓計也正式從氣象站中淘汰。但老一輩科學家和氣象人的精神,值得我們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