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紅色、橙色、藍色、紫色……各種顏料深深淺淺,就是為了抓住那些變化的光線與飄渺的霧氣。

1899至1905年間,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陸續創作了至少19幅以英國國會大廈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在這個系列的作品中,陽光灑在泰晤士河,議會大廈明滅在濃霧中,天空奇異的色彩變化被著力渲染……

“國會大廈”系列是莫奈作品中能與“睡蓮”系列相媲美的另一組重要作品,其中的風光不僅好看,還藏有寶貴的時代信息——被英國伯明翰大學的氣象學家約翰·托內斯等人注意到,并成為他們近年來研究維多利亞時期倫敦空氣狀況的一個重要依據,恰好彌補了由于當時科學觀測條件不足沒有留下記錄數據導致無法確知霧成分的遺憾。據研究分析,畫中那些漫天的黃色應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燒后煙塵和硫酸鹽顆粒散布到空氣中成為水蒸氣的凝結核所致,如此條件下形成的霧,也比自然形成的霧更為持久。而作為復雜的混合體,煤焦油中含有苯胺和苯酚類化合物,如今已是眾所周知的染色物質,這些都有可能是彩色霧的“肇事者”。通過選取莫奈1898-1900年間創作的9幅作品,結合他同一時期的信件和日記,并與美國海軍天文臺的數據對比,科學家們做出的判斷是:莫奈如實記錄了創作日期及太陽所處的位置,因此他的作品應該是某種意義上的寫實。那些色彩并非僅僅出自頭腦中的藝術加工,還是兩次工業革命帶給倫敦的環境污染困擾。此外,莫奈本人很喜愛日本的浮世繪版畫并收藏了數幅,這種來自東方的藝術以另一種形式也記錄下了氣象之美。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是日本畫作中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多次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展覽,生活中常見到的微信表情包“海浪”也是據此改造而來。該版畫中的富士山遠在天邊,巨浪卻張牙舞爪地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在這洶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三條奮進的船只,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其大膽的構圖在藝術評論家看來,展現的是人與自然的抗爭,表現出一種不規則、不平衡的視覺沖擊力。而科學家們認為這幅畫描繪的并不是海嘯,而是一場異常的滔天巨浪。這是由該地的大風造成的,此地本就以其波濤洶涌的海域而聞名。盡管在進行創作時,可能畫者并不知眼前所見是何天氣現象,但后人通過對作品進行科學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出他們抓住了當時的氣象特征,這在傳遞美的同時,也為后世考證歷史起了重要的參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