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冒雪
只為保障冬奧

12月2月,“相約北京”系列測試活動張家口賽區測試賽舉辦期間,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后的景色。武殿森攝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以下簡稱“張家口賽區”),戶外雪上項目眾多,賽事多在山地地區,局地小氣候特征明顯。
為確保各賽事精細化氣象服務效果,以冬奧賽場為核心,40余套自動氣象站矗立在賽場的各個角落,構建起基于復雜山地的三維、秒級、多要素的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網。

建在賽道邊上的氣象站,此次冬奧賽區的氣象設備都是由太陽能供電。

裝備保障人員檢修設備狀態,確保裝備穩健運行。
在-20℃左右的低溫環境下,為保障監測網內數百個氣象裝備的穩定運行,有這樣一支氣象人隊伍,他們集合了來自河北省氣象部門(省市縣)三級的技術骨干力量,共同趕赴張家口賽區,開展冬奧會氣象裝備保障工作。
他們常常頂風沐雪,身負20多斤的裝備,橫穿各賽區氣象站點,確保氣象數據正常采集,他們是氣象業務正常開展的“第一道守護者”。在月初剛剛結束的測試賽后,中國氣象報記者采訪了團隊部分成員,為大家講述氣象裝備保障人員的冬奧情節。

設備裝備保障團隊成員常常需要用繩索捆綁著爬上已有厚厚積雪的陡坡。
此次張家口賽區氣象裝備保障團隊成員共有16名,從今年年初入駐賽區,河北省氣象技術裝備中心工程師金龍全程參與了裝備保障的籌備工作。他告訴記者,能在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重大賽事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激動,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同樣全程參與保障工作的還有承德市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工程師何濤,說起剛剛結束了的測試賽,他告訴記者:“每一次測試,我們都會當成最終比賽一樣全力以赴”。

12月3日,“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2021/2022國際雪聯跳臺滑雪洲際杯在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進行。(攝影:崔峻 來源:北京冬奧組委官網)
【冬奧裝備保障工作有哪些?】
12月7日,進駐賽區的氣象裝備保障團隊與平常一樣,固定開展每日9時、15時兩次的裝備運行情況監測,在設備運行監控平臺上一一核對賽區每個站點的裝備運行情況,如通信信號強度、電池電壓、數據缺測與否等等,尤其是人工造雪后設備是否被覆蓋等情況。

裝備保障團隊每日緊密關注賽區各設備運行情況。
金龍告訴記者,氣象裝備保障24小時都要有人值守,除了每日固定2次的例行檢查外,其他時間也要隨時關注設備運行情況,“發現有隱患的苗頭,團隊成員會一起討論制定解決方案,嚴重時還會啟動應急響應,調動一切力量盡快前往實地排查修復?!?/p>

【一次實地巡檢是怎樣的?】

其次,每次任務必須3-4人一組出行,山地地形加上造雪后積雪較深,路面情況不易判斷,大家把安全繩系在一起,避免雪地行走個人踏空危險。

12月15日,氣象裝備保障團隊接到任務,前往維修點。雪深路滑,團隊成員以安全繩共同牽引前行。
大部分站點都建設在山腰、山頂、賽道兩側,開車不能直接抵達,需要攀爬的山路較多,每次檢修需要預留足夠的時間,10月份沒有雪的情況下常常需要攀爬1個小時左右,現在造雪后,到達較高位置的站點有時需要2個小時?!?/p>
到達目標站點后,要第一時間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判斷隱患是否屬實,對已經發生故障的設備進行維修。如發現目標站點因斷電等原因已不具備繼續服務的能力,需要第一時間聯系駐地的團隊成員,申請切換就近站點進行數據備份。
故障解除后,還要對站點的設備進行全面的維護,比如清理表面積雪冰凍,檢查設備供電條件等實況狀態,能見度鏡頭等是否被覆蓋、污染等,“確保每個經手的站點都‘健壯’運行,是我們每次保障工作的目標?!焙螡χ嬖V記者。

【工作中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從硬件設備來說,全部站點目前已完成了超聲風加熱改造,為了應對太陽能供電的不足,已針對部分重要站點進行了供電改造和便攜站備份工作,并嘗試研發了太陽能電池板自動除雪裝置,提升設備應對低溫、雨雪的能力,目前新掛接的設備如何合理布局、供電等仍在測試運行中。
針對“軟實力”方面,針對部分站點易被積雪覆蓋的問題,金龍和記者介紹,團隊針對各項設備在業務運行中的重要程度進行了分級,制定了對應的A/B站主備機備份機制,確保突發情況下,氣象數據傳輸不受影響?!安坏阶詈笠豢?,我們的優化工作一直會推進?!?/p>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承接了越野滑雪、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重要冰雪項目,這些項目的開展對風力風向等氣象要素要求很高,為了精準“捕風”,氣象部門在此次賽事中部署了多樣化的風向風速傳感監測設備。
在風要素影響不大的地區部署了風杯風向標等機械風力監測設備,在風要素重點影響區域,安裝了二維+三維的超聲風向風速監測設備,可以360°捕捉風的動態。

不過,為了精準“捕風”,風力裝備的風桿大多部署在山區,動輒10米、6米的高度,再加上山區/雪地地形的影響,設備保障壓力可謂非常大。
經過團隊反復探討驗證,采用了可移動式備份站的方案,對于風要素重點監測區域,擬搭建2套互為備份的裝備,同時與鄰近站點也建立應急備份機制,“確保任何情況下氣象數據不缺測,穩定運行”。金龍告訴記者。
【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兒?】
自今年年初進駐賽區以來,16位有著同樣目標的氣象人,從零開始積累服務保障的經驗,這其中有一件事兒讓何濤始終記憶猶新。

“今年年初,適逢一次測試賽,賽區在一次人工造雪過后,一些裝備被飛揚的雪花覆蓋,形成了積雪,無法正常運轉。我們即刻前往實地檢修,上山的路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有些地區壓得很實,有些地區雪量虛空,經常是深一腳淺一腳,得互相攙扶著才能穿越層層積雪,平時半個小時的流程,我們花了整整1個多小時才到?!?/p>
何濤告訴記者,到了之后才發現,考驗這才剛剛開始。一些設備因靠近造雪區域,被積雪覆蓋得很深,提前拿著鐵鍬的保障組成員,幾個人連挖帶刨地忙活了一天半,才把設備最終挖了出來。

經過那一次的經歷,團隊成員們親身體會到了山區雪地氣象保障工作的艱辛,同時也促成了團隊安全管理辦法的出臺,從那之后,無論有雨雪否,每次都是3-4人一組出隊,還配備了安全繩等保障措施,為每個人購買了保險,確保大家的安全。

【對接下來的“硬仗”有信心嗎?】
冬奧會腳步一天天臨近,氣象裝備保障團隊仍在進行著最后的升級、完善工作,何濤告訴記者,這幾個月,他們多次實地勘察了賽區的每一個站點,對每個站的位置、裝備配置、相鄰站點情況、前往方案等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對常出現的問題記錄在案,針對每個站點撰寫了精細化的服務方案,做到了“1站1策”,出現任何突發問題,都能第一時間有序開展工作。

被問到冬奧會越來越近自己此刻的心情,金龍笑著告訴記者:“剛進駐的時候自己特別激動,現在則更多的是平靜。踏實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保障好賽事運行,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入腦入心的共同目標?!?/p>
何濤告訴記者,裝備保障團隊還有一個口號:“我們是可靠數據的守護者,更是冬奧氣象保障的排頭兵!”只有穩定的設備,才能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準確的數據,才能制作出精準的預報;精準的氣象預報,是冬奧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懊恳惶靾F隊都在全力以赴,我們有信心做好冬奧氣象裝備保障,時刻準備接受檢驗?!彼芍缘卣f道。

【家人的支持,是前行的動力】
為保障測試賽活動成功舉辦,張家口賽區氣象裝備保障團隊的16名成員早在今年年初就全部入駐崇禮。離開家人長時間住在基地,沒有辦法顧得上老人、孩子的照顧,他們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自己前行最大的動力。
“以前覺得家國情懷很遠,現在感覺就在自己身邊,這幾個月多虧了家人的支持,能讓我無后顧之憂地追逐冬奧夢想?!闭f起家人,金龍深情的說。
“聽說我要入駐賽區服務,我的愛人、父母都很支持我。冬奧會是舉世矚目的重大賽事,能在其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覺得很榮耀也很珍惜這個機會?!焙螡龑τ浾哒f。


【記者心語】
他們,是一個對自己始終高標準、嚴要求的團隊,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絲毫不拖泥帶水。任何難題都不懼,有經驗那就借鑒,沒有經驗那就自己蹚出一條路,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氣象人頑強拼搏、不畏艱險的精神內核。
2022冬奧會正在邁著大步向我們走來,參與保障的所有團隊正在為著共同的目標,全力沖刺!
感謝你們,冬奧背后的每一位“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