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正在使颶風生成的地域的海溫升高
NCAR(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2006.9.11報道: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9月11日在線出版發布的一項新的研究成果稱:在大西洋、太平洋生成颶風的重要地域海溫升高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的增加。
該研究項目主要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能源部提供,主要研究人員有勞倫斯 利物浦國家實驗室的Benjamin Santer等大氣科學家、NCAR的Tom Wigley、Gerald Meehl和Warren Washington以及其他8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
科學家們利用22種不同的氣候系統模式進行實驗,正如Benjamin Santer所說的,“幾乎使用了全世界所有的氣候模式來研究颶風生成區域海表溫度變化的原因”。研究結果顯示了上個世紀熱帶大西洋、太平洋海表溫度(SST)升高與人類活動有關。
去年,該項目的研究已經揭示了海溫升高與颶風強度提高有明顯的關系。今年重點研究海洋,尤其是大西洋、太平洋產生颶風和熱帶氣旋的地域水溫升高的原因。
對于海表溫度升高的原因的研究,過去只是側重于整個海洋大范圍的平均溫度變化,而現在主要的目標是針對颶風生成的小范圍地區。
在對颶風生成地區海表溫度的觀測資料的計算后,研究人員發現,在1906-2005年的100年里,由于人類溫室氣體排放物的增加造成海表溫度的升高的概率達84%。值得人們高度關注的是,根據科學家的預測,在未來的100年里,全球氣溫和海表溫度的升高將會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