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2014年5月20日,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發文《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深化氣象改革的意見》(中氣黨發[2014]28 號),提出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氣象服務體系的工作意見。要求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公共氣象服務,構建政府部門主導、市場資源配置、社會力量參與的氣象服務新格局,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日益增長的氣象服務需求。
2014年10月10日,中國氣象局發文《中國氣象局關于印發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氣發[2014]91 號),明確了氣象服務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標要求,同時提出了包括加強氣象事業單位對全社會氣象服務的支撐、培育氣象服務市場主體、促進氣象服務產業發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氣象服務的活力等具體重點任務。
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國氣象局在北京召開了第六次全國氣象服務工作會議,會議明確提出,要打破壟斷,建立氣象服務業務現代化、主體多元化、管理法制化為主要特征的中國特色氣象服務體系;要完善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開放共享平臺;建設面向全社會的全國氣象服務大數據平臺,推動氣象與上下游行業和服務用戶間基礎信息數據的共享共用;要提高全社會氣象服務信息利用能力和水平,引導社會資本和力量依法、有序、廣泛、深度參與到氣象服務中來,逐步發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氣象服務市場體系。
2015年3月,中國氣象局發布27號局長令,《氣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正式頒布,并在6月1日施行?!稓庀笮畔⒎展芾磙k法》的頒布,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氣象局開放氣象信息服務市場,培育氣象信息服務市場主體,向全社會開放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的鮮明態度,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具體辦法和措施。
二、功能定位
按照中國氣象局構建新型氣象服務體系,開放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總體工作部署和要求,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在“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基礎上加快開展中國氣象數據網建設,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氣象數據網的功能定位,即以打造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服務品牌,建成國內首屈一指的氣象數據中心為目標,綜合應用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技術,面向社會各類用戶,建設我國權威、統一的氣象資料和產品開放共享平臺,為中國氣象局開放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提供基礎支撐。
2015年6月,中國氣象數據網進入業務試運行,可以向用戶提供便捷的數據發現、多維度的數據目錄導航、靈活方便的數據檢索服務、數據產品可視化顯示與分析和基于GIS的綜合顯示服務。針對用戶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為用戶提供實時、直接、無縫隙的數據接口支撐服務。同時為適應用戶工作生活需要,提供移動應用服務。隨著中國氣象數據網的上線服務,“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將停止服務,原注冊的用戶可以正常登錄到中國氣象數據網查詢和下載數據。
三、支持團隊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負責中國氣象數據網的建設和日常運維。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是中國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超過260人,主要承擔國家級氣象基礎信息、計算機、骨干網絡和通信資源的運行、管理、維護、建設及服務,與北京高性能計算機應用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一個機構、三塊牌子。其中,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資料服務室負責國內外各類氣象數據管理和服務,具體承擔中國氣象數據網建設和日常服務。運行監控室負責國內外各類氣象數據和產品實時收集、監控和日常運維保障。氣象數據研究室承擔氣象數據產品加工、制作和用戶技術支持。
為提高用戶服務質量,中國氣象數據網將用戶意見和建議的收集、整理和反饋作為一項重要日常工作,對于用戶資料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解答,目前已建立了多種意見和建議反饋途徑,包括:提供網站在線問答互動功能,幫助服務人員對用戶意見和建議進行記錄、跟蹤和反饋;開通智能語音服務熱線電話(01068407499),我們有專業人員向用戶提供在線語音服務;設立專門的人工服務平臺(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資料服務室用戶支持與服務辦公室,北區15號樓5020房間),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與用戶進行面對面交流,收集和解答用戶問題和建議。
四、發展目標
中國氣象數據網面向社會各類用戶提供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服務。我們的目標是向用戶提供高時效、高質量的權威氣象數據服務。服務只有起點,滿意沒有終點。您的關注和支持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您的意見和反饋是我們提升服務品質的源泉!
歡迎您的訪問并誠邀您成為我們的會員!




